近期朋友圈一則消息在網上瘋傳:復旦大學某教授月工資應發(fā)15335元,扣除“五險一金”等之后,實際到手只有8272元。要說,現在的朋友圈和微博真的是個“易燃易爆區(qū)”!這條消息可把網友炸了個底朝天……
作為一般工薪階層,他能拿到手的工資也就才一半多,這引發(fā)了一眾吃瓜群眾的共鳴。這位老教授月入一萬五,實際拿到手的只有八千,剩下的七千多去哪兒了?
從圖中可以看到,該名教授代扣代繳的費用有多項,包括:養(yǎng)老金(1129.20元)、公積金(858元)、失業(yè)金(70.60元)、醫(yī)療金(282.30)——這幾項傳統(tǒng)的五險一金(不含補充公積金)的合計費用,達到了2340.1元,加上個稅(781.7元),總計費用達到了3121.8元,其他公租房等扣費不列入計算范圍。
那么,對于普通人來講,個稅和五險一金到底要繳多少?
是否不可承受之重?點米君和你一起算下這筆賬吧!
職場老人都清楚一個事實:實發(fā)工資跟應發(fā)工資其實是兩碼事兒。計算公式是:實發(fā)工資=應發(fā)工資-社保-公積金-個稅
這基本上是員工每個月要扣的標配。好點的單位,還會另外給繳納補償養(yǎng)老金和補充公積金之類的。如果那樣的話,實發(fā)工資會更少點。
說到社保,必須要仔細講講。舉例說明,2017年,上海的社保繳納比例是這樣的。
社保的繳費真的是個非常復雜的工程。千萬不要以為對著上面這張表格,你就能輕輕松松算出你每月要繳納的社保了。其算法如下:
① 單獨核算
養(yǎng)老保險:5231×8%=418.48元≈418.5元
醫(yī)療保險:5231×2%=104.62≈104.7元(見分進角的意思就是只要小數點后出現了分了,就直接往角進,哪怕是一分也要進哦,不是四舍五入哦?。?
失業(yè)保險:5231×0.5%=26.15元≈26.2元
② 匯總相加
418.5+104.7+26.2=549.4元
所以,這位同學本年度每月要繳納的社保是549.4元。
當然,別忘了除了五險,還要繳納公積金。
公積金的個人繳費比例是7%。
5231×7%=366.17元
所以,當你月薪6000元,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是5231元的時候,扣掉五險一金你的稅前工資是:5084.43元。
當你是個月薪10000元的新人,那么扣掉你的五險一金,你的稅前工資是:8250元。
從這個案例來看,撇開個稅,每個月要繳納的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是你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17.5%。
工資越高,社保繳費基數就越高,自然扣的越多,到手工資看上去“虧”得也越多。
扣完了五險一金,別忘了,還有個稅在后面呢。
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為3500元。因此,月工資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,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。
月工資減除3500元免征額后,剩余部分分級適用稅率。收入越高的部分適用稅率也越高哦~
例①:
當你月薪6000元,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是5231元的時候,扣掉五險一金你的稅前工資是:5084.43元。
應繳納所得稅額=5084.43-3500=1584.43(元)
應納稅額=1584.43×10%-105=53.44(元)
所以,最后的實發(fā)工資是:5030.99元。
例② :
當你是個月薪10000元的新人,那么扣掉你的五險一金,你的稅前工資是:8250元。
應繳納所得稅=8250-3500=4750元
應納稅額=4750元×20%-555=395元
所以,最后的實發(fā)工資是:7855元。
總而言之,收入越高的,五險一金和個稅繳納的就多,到手工資就縮水越嚴重,但是單位為你承擔的五險一金成本就越高。
為了降低企業(yè)的用人成本,也讓員工收到更多現金,人社局也一直在調整社保繳費比例,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改變。